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引起荨麻疹的因素很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据相关资料显示,慢性荨麻疹发病约占荨麻疹的2/3,发病时,风团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数年。
那么,荨麻疹应该怎么预防、治疗?平时护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荨麻疹常发作瘙痒难当
不久前,刘女士发现皮肤出现了风团,而且非常痒,她到药店买了些药,自己涂到瘙痒的地方。涂完后,她觉得舒服很多,但一停止用药又会反复发作,而且瘙痒难当。无奈之下,刘女士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医生一番问诊,确定刘女士患了荨麻疹,但因反复发作时间长,演变成慢性荨麻疹,治疗起来比较麻烦。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专家谭凯丽主任表示,治疗荨麻疹应找出病因,然后通过调节免疫为主。
“慢性荨麻疹治疗起来很困难,一般常见的原因都是由过敏引起。”谭凯丽主任表示,常见的发病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由食物引起,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另外,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以及加入食物中的食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会引起荨麻疹。
2、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等吸入物及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
3、可能由各种感染因素引起,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还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血吸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败血症等。
4、由于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此外,昆虫叮咬、毒毛刺入以及接触荨麻也会引起。
荨麻疹的不同类型
临床上根据荨麻疹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皮肤划痕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荨麻疹在治疗上也要区别对待。
皮肤划痕荨麻疹:又叫人工荨麻疹。用手指甲划试或用钝器划其皮肤后,开始出现条状红斑,随后在其周围发生红晕,最终发生著明的条状风团。
胆碱能性荨麻疹: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胆碱能性荨麻疹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寒冷性荨麻疹:可在气温突然变冷或接触冰冷物质时,则可诱发风团产生。故冰块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把冰块置于前臂处,经2分钟左右,在接触处的皮肤可出现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等症状。
据《新京报》报道,抗过敏益生菌能够对抗IgE抗体,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做到抗过敏药物与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降IgE抗体免疫疗法的有效结合亦可产生理想的康复结果,最终可缩短治疗荨麻疹的病程,减少荨麻疹复发率。
治疗荨麻疹,免疫调节是关键
谭凯丽主任指出,荨麻疹的严重性和临床类型变化很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目前,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是抗组胺药,第1代如扑尔敏等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皮损数目,但有嗜睡和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第2代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镇静作用弱,是目前临床一线药物。研究发现,抗组胺药物对荨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药就能控制,不吃药依然会起荨麻疹,从急性荨麻疹到慢性荨麻疹,药物治疗断断续续,依然是无法摆脱荨麻疹困扰。
近几年医学界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已开始将抗IgE抗体免疫疗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当中。
据《羊城晚报》报道,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益生菌菌株。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那么,荨麻疹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据《大众健康》报道,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不要热敷,因为热敷虽然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反而会刺激释放更多过敏原。
此外,谭凯丽主任提醒,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另外,按时休息、适量运动,也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效防止过敏从而造成荨麻疹的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