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pdf
油 气 采 收 率 技 术 1997年3月
62
开发测井与测试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①
李厚裕 谢豪元 孙德明
( ) ( )
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李厚裕, 谢豪元, 孙德明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7, 4 1 : 62~ 70
摘要 目前, 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的技术难点是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计算。自然电位是较好
反映混合液矿化度变化的测井信息。测井中测得的自然电位包括薄膜电位和过滤电位, 当泥浆柱压
力与地层压力的压差较小时, 过滤电位可忽略不计, 但当压差大于34 时则必须考虑过滤电位
M P a
的影响。该文介绍了过滤电位的产生机理和计算过程; 介绍了自然电位的校正方法并用校正后的自
然电位计算混合液电阻率。
主题词 自然电位 校正 水淹 地层 评价 混合 液体 电阻率 过滤 电位
0 引言
众所周知, 油田注水开发的过程是含油饱和度降低、含水饱和度上升的过程。由于大部分
油田注入的是淡水, 如胜利油田大多注入黄河水或浅层水, 使水淹层的导电机理和电阻率特性
发生变化。实验室的驱替试验已证明: 在注淡水的情况下, 岩样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呈
不对称的“ ”型变化, 当注入水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之比大于2 5 时, 电阻率呈上升趋
U
势, 而且其比值越大, 电阻率上升越高, 甚至高于油层的电阻率。
目前, 测井评价中应用的经典阿尔奇方程中的主要参数是储层的孔隙度、电阻率和地层水
电阻率。由于注入淡水, 使地层水不断受到淡化, 特别是到了注水开发的后期, 原生地层水逐渐
被注入的淡水所替代, 新形成的混合液, 其电阻率大大高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 此时, 水淹层剩
余油饱和度计算的难点是如何求准混合液电阻率。在 目前的常规测井资料中, 自然电位是唯一
( )
能够较好反映混合液矿化度 电阻率 变化的测井信息。
1 自然电位机理
11 扩散吸附电位的机理与计算
当可渗泥质砂岩两边的溶液浓度不同时, 会产生离子扩散现象, 在扩散的同时, 由于粘土
颗粒具有吸附阳离子的特性而使溶液中离子分布不均衡, 形成扩散吸附电位, 也称薄膜电位。
史密茨(Sm it s) 根据岩石孔隙中两种水并联导电的模型和热力学理论导出了含水泥质砂岩的
薄膜电位方程, 后来托马斯(T hom a s) 又把该方程表示成一个可积函数
hf
c t + B Q R
m = - 2R T 2 N a e v w [ ( ±) ] ( 1)
E d ln c
F c 1+ B Q R
1 e v w
① 收稿 日期:
第4卷 第1期 李厚裕等: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63
式中 E m ——泥质砂岩的扩散吸附电位,mV ;
1和 2 ——两种溶液的浓度, 3;
c c m o l m
( )
——摩尔气体常数, 83 14 ;
R J m o l K
T ——绝对温度, K;
——法拉第常数, 96500 ;
F C m o l
——盐水溶液的浓度, 3 ;
c m o l m
hf —— 自由电解液中 + 的 迁移数;
tN a N a H it to rf
——地层水电阻率, ;
R w m
( 3 )
e ——交换阳离子的当量电导, ;
B S m m o l m
v —— 阳离子交换容量, 3 ;
Q m o l m
±——正、负离子的活性系数。
从实验室角度来讲, 当岩样两端的溶液电阻率已知时, 便可利用上式求出Q v 值。但在测井
时, 尤其是在水淹层情况下, R w 不是原始的已知值而是未知的待定值, 用上式去确定两个未知
数就没有定解, 因此需要找到另一个可行的方法, 来确定出二个未知数R w 和Q v 。
测井中测得的自然电位包括薄膜电位和过
表1 R F T 测试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情况
滤电位, 当泥浆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
[ 1 ] 压 力 差
很小时, 过滤电位可忽略不计, 据国外资料 介 井 号
M P a
绍, 当该压差大于34 时, 则必须考虑过滤
M P a
曲气12 3543
电位的影响。 曲气11 4 590
12 过滤电位产生的机理与计算 曲10 3250
为了钻井工程的需要, 钻井时的泥浆柱压 疃3 1108
力大于地层压力, 在此压力差的作用下, 泥浆滤 21检1803 12 558
液会向储层孔隙内渗透, 并会带动双电层中的 33930 6922
孤东7294346 4 644
离子移动, 正离子向压力低的一方流动, 并受到
孤东7292286 4 053
岩石颗粒表面负离子的吸附而滞留, 故在低压 孤东742236 4 896
一侧形成正电荷的富集, 而在高压一侧形成负 孤东728检266 4 080
电荷的富集, 从而产生过滤电位。 孤东7245206 5780
( 孤东745336 4 964
据胜利油 田13 口井的R F T 资料统计 表
孤东7344306 4 155
1) , 其 中压力差大于34 的有11 口井, 占
M P a
注: 压力差= 泥浆柱压力- 地层压力。
84 6% 。此时用自然电位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
阻率, 必须将过滤电位的影响消除掉。
过滤电位的大小可以应用亥姆霍兹(H elm ho ltz) 方程来表示
R m f R m f
E = = A P (2)
4
式中 E ——过滤电位,mV ;
——泥浆滤液电阻率, ;
R m f m
——泥浆滤液介电常数;
——双电层中扩散层的电位降; ;
mV
油 气 采 收 率 技 术 1997年3月
64
——泥浆滤液的粘度, ;
m P a s
——泥浆柱与地层之间的压力差, 10- 1 ;
M P a
A ——过滤电动势系数,A = ,mV 。
4
( )
式 2 是理论方程, 其中 很难确定, 为了能够准确计算出过滤电位的大小, 通过研究, 提
①
出一种新的方程 。
( ) ( )
设在一圆形井筒内 图1 , 过滤电位方程 2 可
以改写成
= ( ) ( ) (3)
E r r
式中, 电化学电位 为孔隙空间的流体和矿物
颗粒之间的接触电位。电化学电位 和泥浆柱压力
与地层压力之差 均为离井轴距离 r 的函数, 对
(3) 式进行微分得
dE d d
= ( ) + ( ) (4)
r r
d r d r d r
在一圆形井筒内, 下面方程成立
d d
[ ( ) ]= 0 (5)
rK r
d r d r
式中 ( ) ——离井轴距离 处的渗透率。
K r r
边界条件为 图1 圆形井筒示意图
( ) ( )
= dc 当 = c
r P r r
( ) ( )
= d 当 = d
r P r r
( )
K 当 r r ≤r
c c w
( ) =
K r
( )
K 当 r r r
b w d
( 当 r r r )
c c w
( ) =
r
( 当 r r r )
b w d
( ) ( )
解 3 、4 式得
B 1
= + ( - ) (6)
E c b P dc P d
1+ B 1+ B
K ln ( r r )
b w c
B = (7)
K ln ( r r )
c d w
式中 ——每单位压力泥饼过滤电位, ;
c mV M P a
——每单位压力地层过滤电位, ;
b mV M P a
P dc ——井筒泥浆柱压力,M P a;
P d ——地层压力,M P a;
K b ——地层渗透率, 10- 3 m 2 ;
( - 7 - 10 ) 2
K c ——泥饼渗透率, 10 ~ 10 m ;
rc ——井眼半径, cm ;
① 孙德明胜利油田水淹油层测井机理实验研究中科院地球物理所, 1994
第4卷 第1期 李厚裕等: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65
rd ——侵入带半径, cm ;
w ——井眼中心到泥饼的距离, 。
r cm
( )
对于物性好的油层, 由于 b c , 所以 1, 因此 6 式简写成
K K B
= c (8)
E
由于 c 与 m f 关系密切, 由实验得 m f 与 c 关系见表2。
R R
表2 R 与 的关系
m f c
, 0 08 0 2 0 4 1 2 4
R m f m
, 1 15 2 1 3 4 6
mV M P a
c
由此回归得
= 3. 0811 × 0. 4469 (9)
c m f
R
= 3. 0811 × 0. 4469 ( 10)
E R m f
自然电位幅度用S P c 表示, 则有
R m f 0. 4469
c= - + 3. 0811 m f ( 11)
S P k lg R
R w
式中 为扩散吸附电位系数。
k
2 自然电位的校正和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计算
2 1 自然电位的校正
( )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能较好地反映水淹层混合液矿化度 电阻率 的变化, 是 目前用常规测
井资料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非常有用的信息。因此, 对 自然电位进行必要的校正, 是提高
混合液电阻率计算精度的重要保证。
2 11 地层分层的方法
为了对S P 曲线进行井眼、侵入、厚度等影响的校正, 首先要解决S P 曲线的正确分层。众
所周知, 测井曲线是地层物理性质随井深变化的记录。当地层的物理性质变化剧烈时测井曲线
急剧变化; 当地层的物理性质变化缓慢时, 测井曲线亦变化缓慢; 在岩性不同的地层分界面上
物理性质的变化最为明显, 测井曲线表现为急剧的变化。由此可见, 测井曲线具有可动性, 测井
曲线每点的数值大小反映了该点测井信号能量的大小, 也就是说, 测井曲线活度反映了测井信
号的能量, 当测井信号能量大时测井曲线活度亦大, 反之亦然, 为此, 我们采用测井曲线的活度
①
函数来划分地层 。
采用的活度函数表达式如下
d + h
( ) ( ) ( ) 2 ( )
E d = [y t - y d ] d t 12
d - h
式中 E (d ) ——测井曲线在深度 d 处的活度函数值;
( ) ——在深度 处的测井信号;
y t t
① 李厚裕, 申辉林, 谢豪元高含水期水淹层定量解释技术’95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学术研讨会论文, 1995
油 气 采 收 率 技 术 1997年3月
66
y (d ) ——在深度 d 处的一个窗长内测井信号的平均值;
h ——半个窗口长度。
由于要处理的曲线是离散的数字记录, 因此采用离散形式的活度函数
N
1
( ) [ ( ) ( ) 2 ( )
E d = { y i - y d ] } 13
i= 1
式中 ——一个窗长内的采样点数;
N 1
i——采样点序数;
( ) ——第 个采样点的测井值。
y i i
( )
从式 13 可以看出, 活度函数与给定窗长上的测井曲线信号值有关, 它表示随机变量偏离
平均值的程度, 即表示测井曲线的离散程度。活度大, 测井曲线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大; 反之, 偏
离平均值的程度小。
活度函数也反映了窗长内曲线梯度绝对值的大小。用活度函数局部极大值划分地层界面
比通常人们所用的半幅点法要准确, 并且便于计算机 自动处理。在实际程序中, 为了便于处理,
用了以下规范化和线性化的活度函数表达式
3E (d ) 100TRA CK
A (d ) = arctg ( 14)
N ( + 1) (2N + 1) ( - X ) S CA L E
N X m ax m in R L E V
式中 ( ) ——规范化和线性化的活度函数;
A d
N ——半窗长所包含的采样点数;
、 ——分别为测井曲线工程刻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m ax X m in
TRA CK ——绘图道宽, cm ;
——绘图的深度比例, 100 ;
S CA L E cm m
R L E V ——采样间距,m 。
( )
根据式 14 , 用自然电位曲线确定地层界面的具体作法是:
( )
1 根据曲线特征选择合适的窗长与活度截止值, 这两个参数一般通过几次试验才能得
出最佳值。
(2) 计算自然电位曲线各点的活度函数值, 并找出其值大于活度截止值的局部相关点,
确定其对应深度, 即为欲求的地层界面的深度。
2 12 自然电位曲线的校正方法
利用活度曲线进行分层的同时, 要对 自然电位曲线进行井眼、侵入、层厚等影响的校正。由
于电场的线性可加性, 若有几个小层, 则总的实测原始信号为各小层信号的代数和, 其表达式
如下
n
S P = S P i ( 15)
∑
i= 1
式中 S P ——总的实测原始信号。
我们把每个单位层响应表示为一个特定“单位”响应与一个常数的乘积, 即静 自然电位
S S P 可用单位静自然电位S S P u 与S S P 的幅度S S P v 的乘积表示:
= ( 16)
S S P S S P u S S P v
同理, 自然电位S P 也能用一个“单位”响应S P u 与S S P 的幅度S S P v 的乘积表示
第4卷 第1期 李厚裕等: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67
= u v ( 17)
S P S P S S P
( ) ( )
在任一深度, 联合 15 与 17 式可得如下的线性方程组
1 2 n
- [S P H 1 S S P 1+ S P H 1 S S P 2 + …+ S P H 1 S S P n ]= S P 1
1 2 n
- [S P H 2 S S P 1+ S P H 2 S S P 2 + …+ S P H 2 S S P n ]= S P 2
( 18)
…………………………………………………………………
1 2 n
- [S P H n S S P 1+ S P H n S S P 2 + …+ S P H n S S P n ]= S P n
式中 、 、……、 表示 个小层;
H 1 H 2 H n n
1 、 2 、……、 n 表示第1小层的 个单位响应分量;
S P H S P H S P H n
1 1 1
1 、 2 、……、 n 表示第2小层的 个单位响应分量;
S P H S P H S P H n
2 2 2
……………………………………………;
1 、 2 、……、 n 表示第 小层的 个单位响应分量。
S P H S P H S P H n n
n n n
( ) i
在式 18 中, 如果能求得 H , 就可由此方程组解出各层真 自然电位 1、 2、……、
S P S S P S S P
j
S S P n 。
i 可由它与自然电位层厚校正图版所给出的单层校正系数的关系来确定。设层厚校正
S P H
j
图版( 3) 给出的层厚校正关系为 ( ) , 为地层厚度, 单位静 自然电位值的最大响应为
S P H H
, 则有
( ) = 1 ( 19)
H
由此可推得:
( ) ( )
1 在各层中点处 层内 单位响应值为
i 1
S P H = (20)
j ( )
H
式中 = + + ……+ ;
H H 1 H 2 H n
= = 1、2、3、… 。
i j n
(2) 层外离界面H 处的单位响应值为
i 1 1
S P H = - (2 1)
j 2(2H + 2h ) 2(2h )
式中 ≠
i j
( ) ( )
方程 20 中的 H 因子由下式确定
( ) = 1. 0058- 0. 0462 1+ 1. 04 11 2 + 0. 0 14 1 3 (22)
H x x x
式中 = 1 ; = 3; = R i
x 1 2 x 2 x 1 D i x 3 x 1
H R m
i ——侵入带电阻率, ;
R m
——泥浆电阻率, ;
R m m
D i ——侵入带直径, cm 。
D i 由下式计算
aD
D i= b (23)
式中 ——井径, ;
D cm
油 气 采 收 率 技 术 1997年3月
68
——地层孔隙度;
a , b ——与侵入影响有关的地区经验系数。
2 2 应用校正后自然电位曲线计算混合液电阻率
对S P 曲线进行井眼、侵入、层厚以及过滤电位影响校正以后, 可以利用下式计算混合液
电阻率
R m f
= - (24)
S S P k lg
R Z
式中 ——混合液电阻率, 。
R Z m
S S P 可由经过校正后的自然电位值S P c 求出
S P c
V sh = 1- (25)
S S P
式中 V sh ——泥质含量。
图2显示了测量的自然电位(S P ) 与校正后的自然电位(S P c ) 的差别及其计算的混合液电
阻率( ) 。
R Z
图2 校正前后的自然电位及计算的混合液电阻率
2 3 应用效果
用校正后的自然电位计算的混合液电阻率代入到阿尔奇方程中, 计算水淹层剩余油饱和
(
度, 进而计算其产水率、划分水淹级别取得满意的效果。对30余口新开发井进行处理和解释 包
)
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沉积韵律的储层 , 据26 口有单层测试资料的井统计, 符合2 1层, 水淹层
分级定量解释符合率808% , 其中强水淹13层, 符合11层, 解释符合率84 6% ; 中水淹11层, 符
第4卷 第1期 李厚裕等: 自然电位在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69
( )
合8层, 解释符合率72 7% ; 弱水淹2 层, 符合2 层, 解释符合率100% 。如21 1803 井 图3 是
J
1994 年7 月完钻的一 口密闭取心井, 该井20816~ 20834 解释为弱水淹层, 经测试 日产油
m
31 , 含水率91% ; 2 142 0~ 2 1450 解释为强水淹层, 经测试 日产油02 , 含水率990% 。
t m t
图3 21检1803井测井数字处理成果图
3 改进仪器的性能, 提高自然电位的测量精度
尽管我们对 自然电位曲线进行井眼、侵入、层厚等影响的校正, 使计算的混合液电阻率尽
可能准一些, 但各种校正是有条件的, 只有满足某些条件时效果才理想。因此, 努力提高自然电
位的测量精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国外文献资料介绍, 改进测量 自然电位的电极材料和形
状, 如环形电极等, 是提高自然电位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
油 气 采 收 率 技 术 1997年3月
70
测自然电位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测井方法, 但对它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它在储层评
价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致谢: 本文工作得到石油大学申辉林老师和胜利油田测井公司张宗键、王红的大力协助, 谨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 等分段法——测井解释的新技术 11093, 1982
M ark Kerzn er G SPE
2 洪有密编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3
3 赵文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特征的实验研究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5, 2 (4)
本文编辑 闵家华
( 上接转第47页) 一旦升上去, 来 自微细裂缝和岩块的油气将会沿大裂缝升至裂缝油水界面以
上, 或由生产井产出, 其下部不可能再产生油气的聚集。但是, 从任观6井电阻率时间推移测井
曲线来看, 在任丘古潜山内部、在非风化溶蚀段, 存在着具有一定分布面积的阻隔层, 否则, 不
会出现高含水期的油气再聚集现象。
在古潜山内部这些具有一定分布面积的阻隔层的高点处, 其下部有可能形成剩余油富集
区。也就是说, 不仅在古潜山顶部存在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高点, 而且在古潜山内部也可能存
在着由致密层遮挡的油气富集区。
上述有关任丘潜山内部剩余油分布的新认识, 将有助于今后对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研
究。遗憾的是能反映任丘潜山剩余油分布的监测资料太少, 使我们无法用更多的资料来证实上
述这些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认识。象任丘潜山这样大型的碳酸盐岩油藏, 进入高含水
开发期后, 只有加强监测工作, 才能弄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最终采
收率。
本文编辑 闵家华
. 4 . 1 : 1997
V o l N o O il Ga s R ecovery T e—chno lo—gy En g lish A b st ract s M arch
Subj ect words: recovery facto r , p red ict ion , m o del
. . , 1997, 4 (1) : 57~ 61
Zhan g Hua ix ian g Research an d appl ica t ion of la ten t ac id L ZR OGR T
T h is p ap er p re sen t s th e labo rato ry re search an d f ield app licat ion o f laten t acid, L ZR. L abo
rato ry re search show s th at laten t acid h a s a st ron g co r ro sion ab ility to fo rm at ion com p on en t s
an d can delay th e react ion rate b etw een acid an d ro ck s, in crea se th e len g th o f effect ive reac
t ion , an d th at it is ch aracter ized by low co r ro sion rate to equ ipm en t an d p ip e lin e s an d goo d
. . .
th erm a l re sistan ce L aten t acid is ea sy to p rep are T h e im p lem en tat ion techno lo gy is sim p le
Ca se s o f f ield app licat ion in 60 w ells show th at laten t acid h a s an obv iou s an d lon g effect o f
st im u lat ion in o il an d w ater w ells, e sp ecia lly fo r w ells th at h ave b een st im u lated severa l
.
t im e s w ith acid w ithou t idea l re su lt s P ract ice show s th at L ZR laten t acid is a idea l liqu id fo r
.
in dep th acid izat ion
: , , , ,
Subj ect words laten t acid p erfo rm an ce in dep th acid izat ion app licat ion effect
, , . -
L i Houyu X ie Haoyuan an d Sun D em in g A ppl ica t ion of SP in the eva lua t ion of wa tered
out f orma t ion. OGR T , 1997, 4 (1) : 62~ 70
,
A t p re sen t th e tou gh p o in t in eva lu at in g w atered ou t fo rm at ion w ith regu lar lo gg in g data
lie s in th e ca lcu lat ion o f th e re sist iv ity o f m ix ed fo rm at ion liqu id. Sp on tan eou s p o ten t ia l can
ref lect th e sa lin ity ch an ge o f m ix ed liqu id. T h e lo gg in g data from SP in clu de m em b ran e p o
.
ten t ia l an d elect ro f ilt rat ion p o ten t ia l If th e p re ssu re d ifferen ce b etw een th e m u d co lum n an d
fo rm at ion p re ssu re is sm a ll, th e elect ro f ilt rat ion p o ten t ia l can b e n eg lected, bu t if th e p re s
3. 4 ,
su re d ifferen ce is m o re th an M P a th e in f lu en ce o f elect ro f ilt rat ion p o ten t ia l m u st b e con
sidered. T h is p ap er p re sen t s th e p ro du cin g m ech an ism an d ca lcu lat ion p ro cedu re o f elect ro
, .
f ilt rat ion th e co r rect ion m etho d o f sp on tan eou s p o ten t ia l It a lso d iscu sse s th e ca lcu lat ion o f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