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静滴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循证护理在静滴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张志玲(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CCU 518020)
【摘要】 目的 探索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在静滴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将所获得的理论证据与临床护理经验和知识、病人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完整护理方案。结果 有效的利用护理时间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结论 循证护理在静滴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中,使病人得到了既安全又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盐酸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113-02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duced phlebitis in the application. Measures A posit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condition, the obtained theoretical evidence and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he patient needs to combine, developed for individual patient needs. Result Effective use of nursing time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of nursing. Conclusion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the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duced phlebitis application, enable the patient to be both saf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key words】 Evidence - based nursing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phlebitis Nursing application
1、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意为“遵循证据”,起源于 Archie Cochrare 和 David Sackoktt 1990年提出的“循证医学”(evidence - 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临床学科,其核心是以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为依据,将最佳诊断方法,最有效治疗方案,最精确的预定估计应用于病人。循证护理学由加拿大AlbaDi2censo教授1991年提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护理措施。简而言之,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循证护理的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护理模式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方法上强调能够得到最好的临床依据,在效果评价上强调病人的最终结局,在临床决策上考虑病人的选择,并对整个疗效成本注重效益的合理性。循证护理人员应具有的能力:获取知识及查询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及信息的能力;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价;采用所选取的标准进行护理项目的改变(计划、沟通、执行、评价能力)。循证护理的原则:最优化原则,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2、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在静滴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
2.1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可总结为下面几种原因:
2.1.1药物因素 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该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可能过敏,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
2.1.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外周静脉压升高,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与下肢静脉解剖特点有关,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2.1.3穿刺技术原因 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易引起药液外渗;其次是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穿刺后也可见回血,护士误认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另外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因为静脉穿刺时,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如按压皮肤穿刺点,易造成胺碘酮沿血管壁针道外渗。
2.1.4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 使用过程中,如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量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2.2临床表现 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物或硬结,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有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2.3方法
2.3.1对红、肿、硬结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用0.25%安尔碘棉球擦拭局部皮肤每天3次,直至症状消失。
2.3.2对症状较重的患者,用1~5%的亚硫酸钠液擦洗,每日3~5次;或50%的硫酸镁湿热敷,利用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
2.3.3利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亚硫酸钠或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均匀涂抹患处,治疗时间较单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明显缩短。
2.3.4用马铃薯切片或捣烂贴敷于患处,马铃薯有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3.5局部沿静脉走形涂抹喜辽妥或龙血竭胶囊调制的浓稠水剂,每日两至三次,可明显改善红肿热痛。
2.3.6用中药大黄15g、金银花15g、车前草10g煎液100ml浓液涂抹冲洗,每日三次,愿意口服,效果更好。
2.3.7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可促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3、循证支持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静脉炎关键的一步。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最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现将所获得的理论证据与临床护理经验和知识、病人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完整护理方案,根据系统文献回顾和实证查寻,推荐的护理方法是:
3.1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 20ml冲管,再接液路。
3.2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每20分钟~2小时更换液路一次,并用5%GS 20ml冲管,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
3.3根据我个人临床经验总结得出,配置药液浓度尽可能低,可大大减少静脉炎风险。维持量时浓度Cmax<2mg/ml,滴速Vmax<2mg/min(根据《胺碘酮应用指南》)使用,静脉炎易避免产生
3.4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技术规范,以防造成污染。
3.5多选择上肢血管,尽量选用较粗、弹性好的血管穿刺,Cmaxge;3mg /ml时,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给药。
3.6缩短静脉用药时间,尽早给口服药。
3.7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确定穿刺成功输入通畅后才能继续给药。
3.8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如有药液外渗、红肿等异常??况及时处理。
4、结语
循证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纯熟的护理技术和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敏捷的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不能停留在临床上已观察到的已知信息。还应通过实验研究、系统分析、找出内在机制的可靠性,而不是停留在临床观察认可和共识水平上。有效的利用护理时间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根据个案制定护理计划,充分考虑病人因素。要动态观察其变化,不断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评估改进工作。加强与患者沟通,用胺碘酮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