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XX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南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设计 专 业 名 称 土木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年 月 日 说 明 开题报告应结合自己课题而作,一般包括:课题依据及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参考文献等
2、内容。以下填写内容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改。但每个专业填写内容应保持一致。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 选题依据 当前教学楼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防火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楼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 (2) 抗震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在教学楼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 目前对于教学楼此类建筑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低层建筑结构类型的选取除了常用的砖混结构外,框架结构被广泛采用。而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好
3、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平面布局的规整性。换而言之,仅仅通过结构专业自身的工作尚不能完全设计出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物。 (3) 空间组合方面的问题 在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中学教学楼都是比较综合的,里面会有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师、计算机教室等,而在大学中,这些教室都是分开的,与之相比,分开比较好统一管理,也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问题,在这方面应该逐渐改进。 信息时代的今天,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人们对现代化的校园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历历史更新与换代过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它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
4、,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因此毕业设计选择了教学楼的设计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将是对我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知识的能力的一次检验。 2. 选题意义 本次设计能让我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相应的设计技巧,熟悉有关设计规程、手册和工具书,提高自己毕业后到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树立外国先进理论和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还将培养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严格、准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
5、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21世纪初,人类社会迎来了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的又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智力资源的开发正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知识的生产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型学校的兴建和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的管理者和设计师对我国学校的校园规划
6、和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利于现代大学强调人际交往、学科交流的发展模式。而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显其珍贵。教育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使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满足这些变化和要求,是摆在教育决策者和设计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 所以,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朝集约化方向发展,使有限的资源,
7、如资料、信息、设施等,为全校所共用这符合市场经济简约、高效和便捷的要求。校园集约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因此,教育建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院校建筑发展的趋势。 1. 集约化的教育建筑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集约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
8、校园的建筑规划上,将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使建筑空间呈现聚集效应,以聚集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约化体现在功能组织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功能组织的集约化是指在区分各系部或教育环节的各项功能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组织教学功能,从而将它们通过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有机结合成建筑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如将各系部的公共教学部分和基础实验室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把特殊实验室和教师科研相结合,与公共部分有所区别。又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延续性,如上自习和信息查询,可以将教室和信息中心综合设计。空间结构的集约化包括空间功能的集合与空间配置的简约,具有下述特点:空间有序化,
9、通过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间组织的秩序原理来建立有序的空间体系,才能实现教育建筑多种功能并存于一体;空间层次化,集约化教学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空间设计中应包含从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级的完整的空间系列。空间层次化和明确的归属感可以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加强使用者的自豪感;空间弹性化,建筑空间结构必须具有弹性,体现在基础技术设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结构系统及房间分隔的通用性,以适应灵活变化的要求;空间复合化,封闭的积层式与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相结合,统筹考虑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领域的空间创造,使之趋向于立体化、开放化。 2. 集约化的建筑新类型——教育建筑综合体 大城市综合开发对建筑功
10、能提出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成为当代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趋向。它既要满足人们对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又要讲求高效、多能、低耗的综合效益。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一种建筑新类型———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又称综合体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栋建筑)和组群式(含有多个建筑)。单体式综合体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不同。组群式建筑综合体是完整的建筑群,各建筑群之间互为多种性质及功能的复合。建筑综合体是对传统建筑类型和功能单元的叠合重组以实现多种功能交叉、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综合体
11、内部多种功能间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功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更多的服务内容,为更多的对象服务,使环境产生巨大聚合力。集约化教学模式使在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将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属性的建筑适度聚集而形成组团格局,或者因用地紧张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单元聚集一体,构成一种新型综合体———教育建筑综合体。 三、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案: 1.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本人应完成南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的设计,主要设计要求及原始资料包括: 1. 建筑面积:约3600m2,共6层,层高4.2m,每层须设教师休息室及男 女卫生间
12、,底层设值班室。结构类型采用框架结构。 2. 地质条件:场地平坦,土质均匀,无不良地质发育;地基土为深厚的粘性土层,地基土承载力 fak =240 kPa,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3. 主导风向:南、东南;基本风压:0.40kN/m2;基本雪压:0.45kN/m2。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该建筑属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5. 材料供应:各种材料均能保证供应。 6. 施工技术条上:各种机具均能满足要求。 本设计内容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1. 建筑部分 ①建筑总平面图:包括总平面布置,与相邻建筑尺寸的关系,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物地面标高及道路标高
13、,道路宽度及相应比例。 ②建筑总说明:包括各部分建筑构造的做法,材料规格及色彩,使用的标准及通用图集,防火与防盗及门窗表。 ③建筑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屋顶平面图。 ④建筑立面图:根据建筑形式,设计出主要立面及侧立面。对复杂的民用建筑。四个立面均应表示。 ⑤建筑剖面图:至少表示1~2个在设计中较复杂的位置的横剖面或纵剖面。 ⑥建筑构造详图:根据具体工程设计需要,画出4~5个施工构造详图,标明详图做法及尺寸。 2. 结构部分 1 结构布置与选型 2 荷载计算 3 选取一榀典型框架,手工进行内力分析,进行内力组合及其板、梁、柱及基础配筋计算 4 现浇楼梯设计计
14、算 5 现浇雨蓬、阳台等设计计算,悬挑构件的抗倾覆计算 6 现浇梁板设计计算 7 用PKPM软件对结构计算进行验算,按照结构计算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绘制屋面结构布置图,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详图,框架配筋图,楼梯结构施工图,雨蓬、沿口等结构施工图,施工说明 8 撰写和整理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设计文件 2. 设计方案 1、收集资料 :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此次的设计任务,我将要参考的资料如下:房屋建筑学;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三版);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
15、土结构设计规范;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 2、建筑设计 : 在建筑平面设计中,根据教学楼的具体功能要求,考虑建筑物所必备的基本功能。在教学楼的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休息室,男女卫生间、门厅、休息厅、走廊及楼梯的面积、形状、平面尺寸、门窗布置及房间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 多媒体教室面积比普通教室要更大,并设在建筑的北面,因为多媒体教室相对来说更不需要好的采光。男女卫生间在建筑平面的两端对称设置,即建筑的左右两端都有男女卫生间,且设在建筑的北面。建筑楼梯考虑设三个楼梯,这样能更够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同样设在建筑的北面,不浪费南面良好的自然资源。建筑
16、剖面设计包括: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与各部分的高度、建筑的层数等。本次设计时,根据教学楼的功能及使用要求,剖面形状采用矩形,剖面图上体现了各房间的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差、房间净高、窗台高度、门的高度及层高。 考虑到构造简单、节省造价、施工方便等因素,建筑采用平屋顶;屋面做法考虑其防水及排水功能而相应设置防水层、找坡及相应的找平层,屋面排水采用女儿墙天沟外排水。 3、结构设计 : 结构设计时先布置结构体系,确定柱网,布置好主梁,次梁并确定框架的计算单元。根据规范的要求还可以同时确定柱,梁的截面尺寸。进行结构的板的计算时,据规范要求以及建筑的楼面、屋面做法的设计,确定板上恒载与活荷载,确定板的厚度
17、(1/30L~1/40L),根据板长边方向与短边方向的比值,确定是采用单向板还是双向板设计(L1/L2小于等于2时按双向板设计,大于3时按单向板设计,比值在2与3之间的宜按双向板设计)并进行内力计算,根据结果选配钢筋。进行框架计算时,要做的是进行框架荷载计算(板传荷载,门窗荷载,框架自重等等),框架抗侧移验算,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D值法),梁柱内力组合(控制截面的计算),梁柱配筋计算,选配钢筋,确定钢筋的分布方式。基础设计上,根据具体情况和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配筋及分布方式。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 目标 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完成教学楼的
18、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设计任务,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的科学性考虑。建筑方案力求新颖,适用,美观,结构设计力求概念清楚,计算方法和结果准确合理,最终形成设计计算书和建筑,结构施工图等设计成果。 2. 主要特色 建筑上按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强调韵律与节奏感,巧妙运用材质进行搭配,摒弃无谓的装饰和多余的构件,利用建筑自身的真实结构解决建筑舒适性问题,使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之道。良好的通风设计和采光设计,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流畅的交通路线,使得在危机的情况下老师和
19、学生能尽快的逃离。 结构主体上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深度要求。结构上对称布置,整洁大方并且有利于抗震。材料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工作进度 ² 1~2周: 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学楼的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科技文献翻译。 ² 3~6 周: 完成建筑设计: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建筑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必要的建筑设计说明及门窗表,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及屋面平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剖面图,大样图等建筑施工图纸。 ² 7~10 周:完成结构设计:结构布置与选型,荷载计算,选取一榀典型框
20、架,手工进行内力分析,内力组合及其板、梁、柱及基础配筋计算,现浇楼梯设计计算,现浇雨蓬、阳台等设计计算悬挑构件的抗倾覆计算,现浇梁板设计计算。 ² 11~12周:用PKPM软件对结构计算进行验算,按照结构计算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绘制屋面结构布置图,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详图,框架配筋图,楼梯结构施工图,雨蓬、沿口等结构施工图,施工说明等。 ² 第 13 周:撰写和整理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设计文件,并提交与指导老师。 ² 第 14 周:熟悉设计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傅信祁, 广世奎. 房屋建筑学. 北京:
21、 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2]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 乐荷卿, 陈美华. 土木建筑制图 (第三版).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 沈蒲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沈蒲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7].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22、版社, 2002. [8]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9]. 赵明华.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0]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1]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2] Lin TY, Stotesbury SD. Structural Concepts and Systems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1.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